时间:2022-09-26 17:48:29 | 浏览:10262
黄石港区政府近日作出决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第三产业占比达85%以上。
作为中心城区的黄石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服务业已成为全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早在几年前,黄石港区就作出了争创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决定。为实现这一目标,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加大了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使服务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黄石港区的服务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去年,省发改委对2019年度全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黄石港区考评得分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奖”,而这已是黄石港区连续两年获得此奖项,并成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据统计,黄石港区目前有限上服务业175家,其中限上商贸业企业101家、服务业企业74家。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8.32亿元,其中服务业占比达81.4%。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位居第二,仅次于武汉江岸区。
为何要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黄石港区的回答是:黄石港区位优越,传统商贸业发达,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使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加快临空经济的发展,所以决定争创全国现代服务业试验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黄石港区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决定通过编制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培育打造重点品牌、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营造临空发展环境、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和要素支撑等,全面推动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区委区政府明确规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聚焦优势领域和发展短板持续发力,重塑再造以“两园两带”“四大组团”为主要骨架的空间布局,以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以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开辟服务业发展新路径,努力培育一批全省全市知名服务业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目标宏伟远大,发展思路清晰。黄石港区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形成线上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30亿元的企业2家,年缴纳税收超1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为重点的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十大“四新”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占比达85%以上。
6月20日,众为资本宣布募资超10亿人民币基金,出资方包含国家级母基金、顶级机构投资人、家族办公室以及分众传媒、金达威集团等众多产业出资人,本支基金将延续“科技产业”投资策略,沿着产业科技投资脉络,深耕数字经济、硬科技、消费及出海赛道,聚焦投资科技驱动的成长期优秀公司。
不过,当前科技领域也出现早期投资扎堆、过早推高估值、投资人踩进投资“坑”的情况,可见做好“投早投小投科技”并不容易。这样的例子令我们非常吃惊,因为以前产业资本很少投到这么早期,这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整个市场和资本都在往前走。
昨日上午,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区市政府(管委)主要负责人、签约企业代表齐聚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烟台招商引资发展之路。香港科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佳枫也表达了对烟台营商环境的肯定。
对此,凯联资本8月17日发表观点表示,由外资厂商和内资厂商共同服务的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形成类似于以往消费电子产业的供应商格局。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称,汽车智能化相关产业链的高成长性,主要是由低渗透率提升叠加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智能化竞赛”所共同驱动。
南宁市民杨少毅他们这里专门开设了一个这个像特事特办的一个窗口,我就是询问了这个窗口,后来很顺利地就能够办得成了杨先生所说的这个窗口,就是南宁人社服务大厅在今年4月份设立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个窗口重点服务企业群众反映的“疑难杂症”问题,帮助协调解决不能办、不好办、不知怎么办的急、难、愁、盼问题。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黎南茜杜佳徽游智超见习记者盘瑶实习生唐雨)8月18日,由中共南宁市委网信办主办,南宁市互联网舆情中心、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网友看南宁”系列——“聚集南宁重点产业发展”主题活动举行。
继北京、上海、重庆后,成都成为我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这几百万人从何处来□过去10年,在成都新增的近600万人中,大学学历人口达535万人,占总人口的256%,比10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杨有宗)记者20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成立满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不少地方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40℃酷热天数、连续高温日数等各种历史纪录,要么被打破,要么在被打破的路上,许多网友表示“简直热麻了”。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之下,末伏期间,四川盆地至江淮、江南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